詹姆斯•韦布望远镜刷新哈勃超深场图像,揭示早期星系演化细节

紫轩阁 发表于 半小时前 | 显示全部楼层 [复制链接]
1 691

ChMkLWiO9l-IXe0NACO_5ncSiagAACAlwPX_q4AI7_-033.png

ChMkLWiO9l-IXe0NACO_5ncSiagAACAlwPX_q4AI7_-033.png

美国航空航天局(NASA)、欧洲航天局(ESA)及加拿大航天局(CSA)的科学家联合利用詹姆斯?韦布空间望远镜,对哈勃超深场区域进行了重新观测,获得了迄今为止最清晰、最深远的宇宙图像。
此次成像基于韦布望远镜近红外相机与中红外仪器的联合数据,其中中红外仪器在最短波长滤光片下连续曝光近 100 小时,创下该望远镜在单一滤光片模式下对河外区域的最长观测纪录。
与哈勃望远镜在 2003 至 2004 年间拍摄的超深场图像相比,新图像在分辨率和细节呈现上均有显著提升。此前已知该区域包含超过 10,000 个星系,其中部分可追溯至宇宙大爆炸后不到 10 亿年的时间。韦布此次观测共识别出超过 2500 个天体源,其中包括数百个颜色偏红的星系。分析显示,这些星系大多为隐藏于宇宙尘埃中的大型星系,或是宇宙早期形成的、拥有成熟恒星群体的演化星系。
通过红外波长的颜色差异,可进一步区分图像中的各类天体:
橙红色星系多处于中红外波段,显示其富含尘埃、恒星形成活跃,或中心存在活跃星系核;
淡青白色星系则因高红移效应,其光谱落入中红外范围,表明它们距离地球更遥远;
蓝青色星系多属于近红外波段,通常尘埃较少或恒星形成活动较弱。
图像中呈现出形态多样的星系:多数为圆形或椭圆形,部分为螺旋状;较远的星系小如光点,而较近的星系更大、更明亮。红橙色星系由于尘埃含量高或恒星形成活跃,在图像中尤为显著。
研究人员指出,韦布望远镜对哈勃超深场的观测不仅延续了此前的研究价值,更将其推向了新的深度。这些前所未有的细节将有助于揭示早期宇宙的演化历程,帮助人们理解星系如何演变成如今所见的模样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半小时前 | 显示全部楼层
期待这个论坛能够成为我们共同成长的摇篮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加入我们,

发现科技可以让生活更美好...

立即注册

如果您已拥有本站账户,则可

推荐阅读

© 2001-2024 Comsenz Inc.

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